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工作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醫藥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戰略機遇期。
作為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的領頭雁,揚子江藥業集團認為走好中醫藥守正創新之路,是實現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要想持續發掘和發揮中醫藥價值,讓中醫藥更好地服務健康中國,就一定要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徐浩宇說,要遵循中醫藥本身發展規律,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在全民健康中的獨特優勢。要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資源寶庫,推動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一直以來,揚子江藥業集團也正是這樣踐行的。揚子江藥業集團積極投身于中醫藥相關產業,將中醫名家驗方與現代科技結合,努力探索中藥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之路。
多年來,揚子江藥業集團依托董建華、周仲瑛、晁恩祥、方鶴松、張珍玉、高鵬翔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和名老中醫的臨床驗方,相繼盤活、開發出胃蘇顆粒、蓽鈴胃痛顆粒、百樂眠膠囊、雙花百合片、蘇黃止咳膠囊、香芍顆粒、連榆燒傷膏、神曲消食口服液等一大批現代中藥制劑產品,形成了消化、呼吸、腫瘤、婦科、兒科、燒創傷等多治療領域的中成藥產品矩陣。其中,多款中成藥已成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
《“十四五”國家藥品安全及促進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時期,要逐步探索建立符合中藥特點的安全性評價方法和標準體系。可以說,揚子江藥業集團挖掘名醫名方的實踐舉措,走在了民族制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前列。
從源頭抓中藥材質量提升
中藥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在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中藥安全和質量問題顯得更為關鍵。《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中,將“中藥質量提升及產業促進工程”列為八大工程之一,要求圍繞中藥種植、生產、使用全過程,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加快促進中藥材種業發展,大力推進中藥材規范種植,提升中藥飲片和中成藥質量,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揚子江藥業集團從源頭抓中藥材質量提升,強化中藥生產質量的一致性與穩定性控制,持續推進“種植+生產+質量”深度融合。同時牢牢把握“中醫藥振興+鄉村振興”歷史機遇,發揮中藥特色產業優勢,引領帶動多地開展標準化、現代化中藥材種植,在推動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履行社會責任。
從建立第一個板藍根種植基地開始,揚子江藥業集團相繼在內蒙古包頭市、福建省福鼎市等的道地產區建立了“有機黃芪”“梔子”等多個核心大品種中藥材種植基地。在甘肅省,揚子江藥業集團先后在酒泉市、定西市布局了當歸、板藍根、黨參種植基地,總面積達1萬余畝,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實現多方互利共贏。通過不斷升級從藥材種植、飲片加工、成藥生產、質量檢測、成品倉儲到產品運輸、上市等全過程質量管理,讓人民群眾能夠放心吃中藥。
同時,揚子江藥業集團使用“中藥材生產全過程溯源系統”,從源頭把好種植關,實現中藥材來源可查、質量可控、去向可追、責任可究,也努力為道地產區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發力。
求新求變,讓中藥制造更智慧
“中西醫這兩套醫學體系,各有優勢。優勢可以互補,而非互相取代。”徐浩宇說,現代科學技術為中醫藥煥發新活力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新發展思路,尤其是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為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揚子江藥業集團也一直在產業智能化發展中不斷尋找新優勢。
近年來,揚子江藥業集團傾力打造龍鳳堂中藥產業園,布局中藥大健康產業,從中藥材、中藥飲片、提取物、制劑的現代化及產品質量標準的國際化等環節發力,在中藥智能化生產方面取得諸多突破。該產業園在設計環節前置了智能化元素,引進幾百套國內外智能設備和10余套信息化系統,形成一套完備的從中藥材前處理到提取的現代化整體解決方案。
據了解,揚子江藥業集團旗下江蘇龍鳳堂中藥有限公司確立為工信部“中藥流程制造智能工廠新模式應用項目”,今年1月,還成為江蘇省首個通過國家標準委“中藥流程智能制造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驗收企業,匯集了中藥現代化技術研究中心、新藥研發中心,以及藥材自動化前處理、智能投料、機器人碼垛、自動立體高架庫儲存等多項技術,在中藥智能制造領域樹立了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的標桿。
徐浩宇表示,智能制造不僅是對原有產業鏈的改造升級,更是對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科學布局。從“制造”到“智造”再到“創造”,揚子江藥業集團作為民族制藥企業,將堅持以健康中國戰略為指引,聚焦品質升級,持續守正創新,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舉報郵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