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石,最近幾年在珠寶界可謂是大紅大紫,不僅在寶石市場吸引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還得到了很多高級珠寶品牌的青睞,深究它的歷史也是非常的悠久,早在清朝期間就已經受到了皇室貴族的珍視,而且民間的文人雅士對它也很是追捧。如今瀚海石散發(fā)出來的閃耀光芒,引發(fā)了人們對其歷史以及背后故事文化的濃厚興趣。
清圣祖康熙與瀚海石:
在明代晚期的時候,瀚海石就已經被寫入了典籍。清圣祖康熙帝對這一美石最為崇敬,根據(jù)史書記載,在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時候,康熙帝就曾在離宮暢春園里面,向翰林院詞臣展示了從戈壁大漠中采集回來的瀚海石,這些鮮麗色澤的瀚海石被裝在一個個精美的錦盒里面,各位大臣們都被邀請前來觀賞,并對它創(chuàng)作詩歌。這次宮廷雅集也是瀚海石在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文化記載。
瀚海石一亮相,就引起了清廷大臣們的一致稱贊。這些大臣們紛紛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激動之情,被譽為“帖學四大家”之一的書法家汪士鋐,在《瀚海石賦》序中寫道:“瀚海之地多產珍石,大致與瑪瑙相似,內部溫潤,外表光彩奪目。”而號稱清初“國朝六家”之一的詩人查慎行,則詳細的描述了瀚海石的形狀,“或如荔垂枝,又如榴拆囊。或如鏡留影,又如芝植房。或如犧牛角繭栗,或如蝦蟇入月頷頤張。或如青螺或紋蛤,或如馬肝止血瘳膏肓。或如珊瑚出網丹,出鼎松脂出地琥珀凝堅光。”
瀚海石的歷史文獻:
在清代乾隆時期成書的《本草綱目拾遺》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有關于“瀚海石竅沙”的文字記載:”朱排山柑園小識:瀚海石,出瀚海。地近澤旺,為方三百里,無水草。其石大者如瓜如拳,小者如芋栗,亦有如珠如豆者,皆具五色,如瑪瑙。有竅而中空,其竅中有沙,可入藥。石質堅,其外可碾,其中不可碾,故每因形成器。主明目。” 這一記錄文字詳細描述了瀚海石的產地和顏色的特性,還提到了它在古代被認為可以改善視力的珍貴藥材。
另外在清代光緒年間,浙江畫家陳豪就創(chuàng)作了一幅絹本團扇畫作《瀚海之英》,生動地描繪了一塊質地獨特的“瀚海石”。他在作品題跋中寫到:“案瀚海石皆浮生無根,著風沙薄磨,踰歷歲月,悉光潤瑩潔若瑪瑙。茲獨縐瘦有皺,儼若靈璧而光彩絕邁,信可寶也。” 無論是畫作還是文字,都生動地展現(xiàn)了瀚海石獨特的魅力。
瀚海石的獨特魅力:
瀚海石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有著非常繁多的色彩,包含了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等各種色彩,這些顏色使得不同的瀚海石能夠展現(xiàn)出不同的美麗。此外,因為瀚海石還有堅潤晶瑩、清新亮麗、玲瓏嬌小、珍稀罕貴的特點,這使得它能夠在眾多的寶石之中獨樹一幟,成為人們鐘愛的珠寶材質之一,它也被人們稱之為“大漠精靈”、“戈壁瑰寶”,備受海內外珠寶藏家的珍視。
能夠被稱之為“寶石”的物質,必然是經歷過大自然嚴酷而漫長的造就,同時擁有“稀有”“耐久”和“美麗”這三大基本素質。從寶石學家的衡量標準中來看,瀚海石的物理性質足以跟四大名寶中的紅藍寶石相比,它的硬度高達7.8 莫氏硬度,如此高的硬度令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光澤非常的鮮艷耀眼。有珠寶行家這樣形容它:“色如霞光,潤似水晶,類繁星。天工獨塑,大璞不雕,質樸碩然。采天地之靈光,沐日月之精氣,淋漓盡致地凝聚和演繹著戈壁的坦蕩、博大與豪放壯闊的西部神韻。”
瀚海石的收藏價值:
瀚海石作為珍貴的寶石,具有色彩豐富、形態(tài)多樣、產量稀少、質地堅硬等特點,這些美麗、珍貴、耐久的品質使得瀚海石在珠寶市場上備受歡迎。從瀚海石的收藏價值來看,由于其產量稀少、形態(tài)各異、色彩豐富等特點,使得瀚海石成為了收藏家和投資者關注的對象。近年來,瀚海石的市場價格不斷上漲,精品價格更是屢創(chuàng)新高,因此瀚海石的收藏價值正在不斷的凸顯,其未來發(fā)展趨勢也非常樂觀。
舉報郵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yè)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