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上海“2+(3+6)+(4+5)”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完善。“2”是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綠色低碳轉型;“3+6”是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學、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設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4+5”是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未來產業方向的布局
◎記者 宋薇萍 陳夢娜
全力穩定工業市場。6月15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為未來三年上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制定任務書,描繪路線圖。
上海市副市長李正在下午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海將全力以赴抓轉型,共同努力抓增長,集中力量抓落實,努力實現制造業質量的有效提升和數量的合理增長,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和世界級產業集群。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上海作為探索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新工業化道路的先驅,將目標牢牢鎖定在現代產業體系中,未來將實施強鏈升級、強基礎、數字蝴蝶、綠色領先、企業增長、空間擴張六項行動,22項關鍵任務,促進制造業智能、綠色、一體化發展,打造高端制造業增長極。
根據行動計劃的明確目標,到2025年,上海“2+(3+6)+(4+5)”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工業增加值超過1.3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5%以上,工業投資年均增長5%,制造業支撐上海經濟發展的功能地位顯著增強。
據悉,“2+(3+6)+(4+5)”現代產業體系:“2”是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綠色低碳轉型;“3+6”是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學、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設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4+5”是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軌道產業和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的五大未來產業方向。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高級專家楊建文告訴《上海證券報》,今年,國家多次提出加快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行動計劃》體現了國家戰略的明確要求,也體現了上海發展的實際需要。“目前,上海正在進一步努力實踐和探索創新,希望通過完善現代產業體系,開辟一條有利于當前經濟穩定增長和充分發揮城市功能的道路,為中國現代化積累經驗,發揮主導作用,做出實際貢獻。”
楊建文認為,這一輪上海制造業行動計劃是國家戰略與上海特色的結合,是鞏固當前與未來布局的結合。上海在電子、汽車、飛機、造船、醫療器械等高端設備制造方面具有優勢,有必要和可能進一步快速提高工業能源水平。此外,上海還同時考慮了近憂。一方面鞏固和完善重點優勢產業,另一方面提前布局未來產業,完善未來產業空間布局。
擴大臨港經驗
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院長羅新宇規劃制造業的優質發展,認為上海需要總結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布局等歷史經驗。此外,經過近年來的發展,臨港新區形成了高端制造業產業集群,在產業能源水平、產業驅動力和產業集聚方面都值得稱贊,為上海未來的產業發展提供了臨港經驗。
從東方核心港到生命藍灣,從大型飛機園到信息飛魚,這些工業園區正成為臨港新區的新名片,幫助臨港新區向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前進。
如今,臨港新區在構建制造業優質發展新優勢方面也有了新的規劃。臨港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表示,未來三年,臨港新區將加快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車、高端設備、新型儲能等1000億元產業集群,規定工業產值將繼續保持15%以上的增長,力爭到2025年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多億元,為上海制造業優質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未來,我們將繼續每年投資400多億元的固定資產,為上海的高質量發展做出臨港貢獻。”吳曉華說:“臨港新區應堅持全球投資、國內外投資,圍繞產業鏈集群投資、國際專業機構聯合投資、產業基金合作投資,努力引進大型項目、硬技術、國際核爆炸點國內外項目取得新突破,創造新的特斯拉速度。”
臨港新區管理委員會高科技部主任陸瑜告訴記者,從臨港新區發展的角度來看,《行動計劃》透露了三個關鍵詞:產業集群發展、創新引領和未來布局。
陸瑜認為,以集成電路行業為例,設備和材料往往服務于制造和設計。產業鏈越完整,集群規模越大,效率越高。”這個集群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集群。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產業之間應產生化學效應。”陸瑜說。
談到創新指導,陸羽表示,如果只有生產端,沒有創新、設計、研發端,產業迭代升級能力將降低,產業韌性將受到影響。”臨港非常強調創新指導,政策也是如此。從現在開始,效果非常好。許多企業不是臨港的單一工廠,而是同時投資于研發力量。例如,特斯拉的創新中心位于臨港,目前有1000多名研發人員。”
羅新宇說:“我認為臨港的經驗可以很好地總結和借鑒,包括創造良好的商業環境和良好的產業生態。通過整合資金、基地、產業、資本等各種要素,充分賦能制造業的優質發展。”。
支持企業在科技創新板上市
根據行動計劃,支持科技企業上市,推動科技創新板上市的企業超過100家。下一步,上海將實施企業成長計劃。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成表示,“企業增長行動”將重點關注高質量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制造企業群體,幫助推出“上海制造”品牌。
其中,龍頭企業,尤其是鏈主企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龍頭雁”。“我們將實施試點企業培育計劃,支持鏈主要企業注重產業,加快建設成為世界級企業,引進和培育各類龍頭科技企業和制造總部,提高產業鏈供應鏈核心環節的競爭力和聲音;到2025年,促進15家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制造企業,動態培育50家龍頭企業。吳金城說。
中小企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骨干。吳金城表示,上海將繼續實施“專業、特殊、新”的企業培育計劃,完善梯度培育體系,圍繞細分領域的核心獨特優勢,培育和打造“個人冠軍”。到2025年,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10萬左右,市級“專業化、特新化”企業達到1萬家,國家級專業化、特新化“小巨人”達到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產品達到50家。
沒有金融力量的支持,企業的快速成長是不可或缺的。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總經濟學家陶昌盛表示,上海將加強中長期信貸、金融租賃、保險支持,支持企業在科技創新委員會上市,做好企業上市服務,升級“浦江之光”政策數據庫,繼續發布“浦江之光”行動政策匯編和指南,積極推進“浦江之光”升級建設,做好“企業數據庫”數字化轉型,篩選分層準確的圖像,形成分層分類梯隊的上市資源。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與上海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合作,加強對制造業企業的財政支持。抓住科技創新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新機遇,推動科技創新金融相關工作取得新成果。”陶昌盛說。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