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剛需的中式糕點,卻能走進大江南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生活;傳統口味占一半的老飯館,竟然吸引長城內外眾多小年輕排隊品嘗打卡……兩家天津老字號——祥禾餑餑鋪和登瀛樓成功“破圈”的背后,有著怎樣的玄機?
關鍵詞:年輕化
眼下,在天津,年輕人最喜歡去的地兒、最潮流的場所,比如,魯能城地下一樓、鞍山西道美食網紅街、天開園……你總能看到祥禾餑餑鋪的身影。精心打造的店面像從書畫中走來,滿滿的新國潮味兒。
步入店里,各種改良中式糕點讓人眼前一亮。與此同時,你幾乎總能看到正在開直播的小哥哥小姐姐。傳統糕點疊加時尚傳播,別有一番趣味。
去年底入選中華老字號的祥禾餑餑鋪,是一個具有濃郁天津特色的本地品牌,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3》,曾與故宮等多個超級IP跨界合作,是當之無愧的糕點界的網紅。
對于食客而言,像祥禾這樣的中式糕點其實并非剛需,想象中其客群也該是中老年人為主,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它恰恰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尤成為他們禮盒的首選。
祥禾吸引年輕人的密碼,是年輕化。
點開抖音上的祥禾餑餑鋪官方旗艦店,可以看到每天都有多位主播開播。店鋪左上角標著“零食特產推薦榜”,位居“網紅精致點心店鋪榜Top3”。
在祥禾餑餑鋪的后廚操作間,辛勤工作幾十年的唐師傅,正一絲不茍地制作經典的中式點心。
“祥禾這樣的中式糕點不是剛需產品,不像正餐每天去吃,顧客的消費頻率原本是比較低的,所以就更需要品牌的曝光和展現。”唐師傅說,“我們堅持把中式傳統糕點年輕化,非剛需產品需要更加年輕的內容來激發大家的消費欲望。”
其間,抖音生活服務對于老字號的扶持,更助推了祥禾餑餑的煥新之旅。
“現在,好多年輕人更想知道一個老字號是如何四代傳承一路走過來的。我們逢年過節都會推出一些傳統點心,講解其由來,道出其工藝。比如,春節我們會有望春餅,端午會有五毒餅。在推銷這些點心的同時,我們把制作工藝以故事的方式傳遞給消費者。這比簡單的折扣要重要得多。”
祥禾餑餑鋪總監王巖說,現在除了性價比,年輕人更看顏價比。點心不但要好吃,還一定要好看。他們為此設計了一些非常年輕的禮盒,還會與其他老字號(比如海河奶)一起搞聯名設計。這樣的形式因為契合了年輕人的心理,很容易走進他們的日常生活。
王巖記憶當中最好的一場直播是在今年春節,在抖音上8 個小時差不多完成了 5000 筆的交易轉化,創造了近百萬的收益。
所以正是年輕人的反饋,給祥禾餑餑鋪提供了產品開發和改良的靈感,這樣良性的互動反饋讓老字號更加煥發年輕態。
關鍵詞:被看見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您很難想到一家家分布在尋常街巷的中式傳統飯莊,到了飯點,食客盈門,且年輕人居多,他們中有不少是從外地來的游客。
眼下正是六月大熱天,和平、南開、東麗等區的登瀛樓飯莊里空調剛剛好,環境古樸雅致,食客絡繹不絕。
“來一條罾蹦鯉魚,‘種草’很久啦,總算可以一睹‘廬山真面目’了”,一位帶著山東口音的小伙子說。
“我們還來97元的雙人套餐。”一位女士點開手機上的抖音訂單對服務員說,“我是看了直播,明廚亮灶,食材做法一目了然,又是老字號,于是約了朋友一起來。”
不問不知道,從 1913 年成立以來,登瀛樓飯莊已經走過 111 年的風風雨雨,是商務部兩次認證的中華老字號。
上世紀三十年代,登瀛樓乃達官貴人喜歡光顧之地。據說書法家華世奎就是在這里大快朵頤之后大筆一揮,寫下了“天津勸業場”五個大字,一個字100大洋。新中國成立后,登瀛樓定位為“做百姓身邊的飯店”。
其間起起伏伏,現如今,借助抖音生活服務新渠道,成為“長在手機上”的“老字號”——隨時隨地,你只要一刷抖音就能刷到、就可以訂餐、就可以與飯莊零距離互動。
“三年前,我們偶然在抖音上發布了1個創新菜,沒想到播放率達到好幾十萬,”登瀛樓連鎖店總經理吳一平說,飯莊就陸續推出了第2道菜、第3道菜,一直到第 100 道菜。粉絲數也從幾百個人竄升了到幾萬人,這樣的推廣效果以前想也沒想過。
在抖音上,輸入登瀛樓,可以看到其河北直營店、衛國道旗艦店、華苑店、萬新村店等二十來家總分店。點開其中的河北直營店,可以看到“傳統津菜2-3人餐”已售9000+,“津門特色烤鴨3-4人餐”已售2000+……
吳一平坦言,借助短視頻,通過興趣內容平臺,傳統美味得到“炸裂式”傳播。他介紹,登瀛樓基本上每周都有直播,安排在周一下午的 5 點到晚上的8 點。直播的內容包括前廳后廚、大廚的煎炒烹炸、食材的選用、套餐菜品的搭配、 以及傳統菜品的歷史延承等等,一切都真實地呈現在消費者眼前,讓大家因為“看見”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真正放心并喜歡。
其間,抖音生活服務平臺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們也專門成立了團隊,每天在研究,認真回復每一位粉絲的意見建議,粉絲數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
作為百年老字號,登瀛樓煥新的另一秘訣是微創新。用吳一平的話來說,叫“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
打開其菜單,可以看到傳統菜占據半壁江山,其中包括賣了 100 多年的九轉大腸、罾蹦鯉魚等。融合菜占20%。時下流行的養生菜占20%。剩下的10%為地方口味菜,比方湘菜、川菜等。這顯然是市場的選擇。
直播互動,評價留言,以及抖音后臺數據,也讓登瀛樓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消費群體畫像,據此精準推出菜品和服務,獲得更多的消費者。
兩家老字號煥新的故事,或許可以總結為:好內容+好服務+好渠道=好生意。其前提是“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是骨子里的與時俱進。
天津日報記者 岳付玉
舉報郵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