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遠
日前,央行行長易綱赴成都調查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的時候提及“提升逆周期調節”。
巧合的是,有關措施已陸續落地式。6月13日,有關部門“三箭齊發”:一是中央銀行將7天逆回購政策利率從2.0%下降到1.9%。這也是中央銀行自去年8月15日至今初次調節7天逆回購利率,完成“央行降息”。二是中央銀行下降常備借貸便利(SLF)年利率,過夜期下降10個百分點至2.75%,7天期下降10個百分點至2.9%,1個月期下降10個百分點至3.25%。三是國家發改委、中央銀行等四部門對外公布《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及促進銀行貸款利率回落。不斷充分發揮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創新效率和儲蓄金融體制改革調整管理機制的重要意義,促進運營主體資金成本回落。
自今年4月份舉行的中央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一季度會議所提到的“做好跨周期調節”,到最新“提升逆周期調節”,不一樣的解釋流露出怎么樣的數據信號呢?通過5月使用后,在我國經濟回暖后存在的困難基本上明亮,但從近期發布相關數據來說,企業登記自信心和預估依然較差,必須盡快推出一系列操作性強、含金量高的現行政策,全力以赴為經濟恢復服務保障。
經濟指標層面,在今年的5月份,CPI同比上漲0.2%,1月份-5月份均值,CPI較去年同期增漲0.8%;5月份,PPI同比減少4.6%,環比下跌0.9%,1月份-5月份均值,PPI較去年同期降低2.6%;5月份,PMI為48.8%,比上月降低0.4%,小于零界點,加工制造業形勢水準小幅度下降。
金融大數據層面,中央銀行6月13日公布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人民幣貸款提升1.36萬億,同期相比少增5418億人民幣;廣義貨幣增加量為1.56萬億,比上月多3312億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少1.31萬億。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61.42萬億,同比增加9.5%。從數據來看,盡管銀行信貸與社融增加量整體保持穩定,可以滿足實體經濟資金需求,但仍有待提升。
小編認為,應對現階段經濟形勢所面臨的問題,必須政策方針協同發力。有關部門釋放出來“提升逆周期調節”數據信號,旨在提升經濟回暖自信心。快速行動,乃是對于此事最好的詮釋。以上措施,再度傳遞出穩定增長、穩預期信號,有益于改進資金需求,正確引導市場預測,提振市場信心,提高經濟發展內生增長驅動力,針對擴張總供給、支撐經濟發展不斷修復穩步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而且,更多措施即將發布,以維持現行政策的穩定和持續性。例如,現階段業內廣泛認為,當月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中標利率和LPR下滑的幾率還在擴大,從而降低中國實體經濟資金成本,激起合理資金需求。
一言以蔽之,現階段的逆周期調節便是要加強現行政策共同發力,并把這種積極主動的能量匯聚成夯實經濟發展平穩回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超強性能。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